校党委书记方忠在《群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立德树人新实践

来源:宣传部作者:时间:2024-02-29浏览:10设置

  2月27日,校党委书记方忠在2024年第3期《群众》杂志发表署名文章《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立德树人新实践》。文章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从坚守习近平文化思想“魂脉”,锤炼坚定忠诚的理想信念;赓续习近平文化思想“根脉”,锻造守正创新的价值观念;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贯通”理念,推进立德树人生动实践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思路举措,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全文如下: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立德树人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2-07 稿件来源:《群众》(思想理论版) 作者:方 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文化建设新方向,是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领域重大理论创新,在党的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高校不仅是知识的殿堂,也是文化的堡垒,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进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

坚守习近平文化思想“魂脉”,锤炼坚定忠诚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习近平文化思想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寻求真理的力量,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而习近平文化思想则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将理论创新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高校要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牢牢守住“魂脉”,让整个校园充满“真理的味道”。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就是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高校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高校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润心育人,将加强师生理论武装、守牢舆论阵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成果转化为广大师生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识和执着追求,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韧不拔、风雨无阻地朝着奋斗目标奋勇前进。在深化学习宣传阐释中汲取真理力量。从“九个坚持”到“十四个强调”再到“七个着力”,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时俱进、博大精深。高校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理解、认真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强化主流价值的主导地位,厚植广大师生家国情怀,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引导和激励专家学者积极回应理论热点问题,创新理论研究的路径和方法,强化学术研究,提供学理支撑。守住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要求,建设具有深厚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刻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洞察力,在大是大非和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决不动摇。

赓续习近平文化思想“根脉”,锻造守正创新的价值观念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五千年历史深处走来,在党的百年历史中积淀,融汇于两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里,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使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气象血脉融通,形成了属于新时代的新文化。高校要赓续习近平文化思想“根脉”,持续锻造广大师生守正创新的价值共识。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麓书院勉励师生,“当代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高校师生要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宣讲人,让五千年积淀的文化融入新时代洪流,让中华文化的精髓要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开讲”,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发挥高校的积极作用。要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深入阐释中华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宝贵经验,推出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好革命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的浓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高校要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比如将校史教育融入“四史”教育;借力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师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发展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基础上,在攻克艰难险阻、创造辉煌成就过程中凝练出的全社会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纽带。高校应坚持把作为精神引领的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标识的道德风尚、作为有效途径的精神文明创建一体建设,形成“组合拳”,把强大精神力量内化为广大师生增长才干、干事创业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用贯通”理念,推进立德树人生动实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在理论观点上有巨大的创新和突破,而且在文化工作布局上具有严密的部署要求,高度彰显了其“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体现了科学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高校必须在建设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大道上,用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强大的真理伟力。下好理论武装入脑入心的“先手棋”。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组织广大干部师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师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始终保持政治上的坚定,理论上的清醒,信仰上的忠诚,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下好胸怀大局的“整盘棋”。习近平文化思想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有着胸怀天下、着眼全局的恢宏气度。高校要深刻把握新的文化使命的价值内涵、生成逻辑和实践路径,加强对立德树人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顶层设计,着力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共同构筑传承合力,激励广大师生为实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而团结奋斗。下好打造“四有”好老师的“关键棋”。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在多元文化交融、多种思潮涌动、多样价值并存的社会境域下,尤需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守职业道德、永葆职业操守,着力塑造一支追求教育家精神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全面强化立德树人的核心支撑。下好构建“大思政”格局的“制胜棋”。深挖校园故事、校史故事、校友故事等各类育人资源,积极创建文明校园,打造校园文化“新名片”。在“人人皆媒”的社交新媒体时代,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壮大主流舆论声音,打造风清气朗的网络育人空间。发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组织优势和管理优势,组织好各类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师生的校园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打造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下好促进文明互鉴的“长远棋”。加强国际传播,强化高校在各学科领域国际交流和对话的能力,以高度的学术自信放眼世界,向世界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新时代的生动实践,广泛传播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吸引优秀人才来华留学,让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传播。(作者系亚娱官网-亚娱(中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党委书记)责任编辑:冷超

报道网址链接:

http://www.qunzh.com/qzxlk/qz/2024/202403/202402/t20240207_105203.html

报道截图:


(一审:郑晓坡,二审:殷子钰,三审:孟召学)

返回原图
/